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滕泰:避免供給側改革認識的三大誤區



專訪萬博研究院院長滕泰:

避免供給側改革認識的三大誤區

特約記者 張夢潔 北京報道

自11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供給側改革”成為高頻詞。

在此番供給側改革被中央明確提出的前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組織召開座談會,作為國內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較早倡導者,經濟學傢、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應邀參加。其在會上作瞭《從供給側改革 全面降低企業成本 開展經濟增長新周期》的匯報。

供給側改革為何在此時提出?其內涵又是什麼?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哪些誤區?21世紀經濟報道就此專訪瞭滕泰。

在他看來,實際對中國而言,勞動力、土地、資金、管理、技術這五大要素都不缺,隻是受到瞭包括高行政成本、高稅收和高融資成本等在內的供給約束,尤其是在制度管理上,中國很多供給抑制實際是制度約束形成的。

“因此,要改善供給體系,不是靠政府規劃,而是要打破壟斷和管制,解除供給抑制,讓市場自由競爭”,滕泰說,“隻有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管好自己的事,才能釋放財富源泉,開啟經濟增長新周期。”

避免供給側改革認識的三大誤區

《21世紀》: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民間代書借款高雄民間貸款,到現在中央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促成供給側改革導向明確的因素是什麼?

滕泰:從2013年“錢荒”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也在推動中長期改革,比如說放松管制,減少行政審批,還有供給學派主張的中小企業減稅,但主要還是采用擴張投資、降息降準這樣一些政策。

但實踐證明,這些需求側的擴張政策跟5年前乃至更早的2008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邊際效應在遞減。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供給結構進入供給成熟和供給老化的階段,導致進入持續五年下行周期。

在這種背景下,明確轉向供給側改革的結構性政策,既是抓住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也是必然的選擇。

《21世紀》:從半個月前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到現在,這一概念迅速升溫並引起廣泛討論。在你看來,外界的認識有無誤區?

滕泰:目前來說還談不上誤區,但是未來產生認識誤區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第一個誤區,過度炒概念。各個流派的學者,大傢都從自己角度來解釋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概念或學術層面,對推動改革是難有意義的。

第二個誤區,就是將供給側改革等同於新計劃手段。如果相關的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為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側搞規劃,開始用政府之手有代替市場之手,可能會走向新供給主義倡導的“放松供給約束和解除供給抑制”的反面,變成瞭新計劃手段幹預經濟的借口,現在已經有人提出瞭這種擔憂。

第三個可能的誤區,因為強調供給側改革,而忽略瞭需求側。中國經濟其實也存在明顯的需求不足,也就是說,主張供給側改革並不意味忽視經濟增長的另一面,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雖不是財富的源泉和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但也是產品銷售和價值實現的條件。所以,主張供給側改革,不能將其與需求側刺激相對立,實際在西部,基礎設施投資等擴大總需求手段還是有很大空間。

以制度改革提高五大生產要素效率

《21世紀》:供給側改革的內涵是什麼?對於中國而言,從供給端發力的動力在哪裡?

滕泰:第一,刺激新供給新動力,形成新需求新市場。在美國,知識財富、信息財富、文化財富、金融財富以及其它的社會服務業等五大軟財富行業占到瞭總量的79%,而中國隻占49%,實際這創業貸款是未來的真正增長空間。

第二,要通過市場化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讓更多生產要素從供給老化和供給成熟的行業,轉移到新供給形成行業,從而帶動經濟進入一個新的上升周期。

第三,取消供給約束,要通過下大力氣減少行政審批,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大規模減稅,減少其對有效供給的約束。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融資成本,就會有幾十萬傢企業扭轉為盈;每降低一兩個點的稅收,就會有上百萬傢企業煥發生機;每取消一批行政管制,就會有更多有效供給迸發出來。

第四,要深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讓五大財富源泉充分湧流。從人口、土地、資金、管理、技術這五大財富源泉,以及包括知識財富、信息財富、文化財富、金融財富以及其它的社會服務業等在內的五個軟財富領域,和一些供給抑制比較嚴重的行業入手,通過改革提高要素供給效率。

第五,要貫徹公平分配理念。按照財富源泉和要素貢獻程度,或者說要素邊際產出來進行分配,對那些權力和腐敗之類不創造財富的東西,要斬斷它們的索取之手。

《21世紀》:新供給倡導破舊立新,但一般新產業培育尚需10年之久。而當下中國經濟仍在下行,該如何解決長短期動力的問題?

滕泰:需求側管理,通常是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效果一般比較短暫;而供給側一般著力解決深層次矛盾,除瞭減稅之外,其他措施通常見效沒有那麼快。

解決短期增長動力問題,最有效辦法就是減稅。減稅是靈丹妙藥,政府要下決心。而長期動力孵化,要靠新供給創造新需求,要靠供給結構調整,還要靠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新供給形成也並不需要那麼長時間,而且中國日常生活中新的供給正在形成。

(編輯:何苗小額信貸利息試算信貸年息)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51202/03242390582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kk5be73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